热点资讯

你的位置:新疆时时彩五星和值 > 新闻动态 > 贺晋年失意授少将,究竟出于什么原因?在南京还身陷风波险些被批

贺晋年失意授少将,究竟出于什么原因?在南京还身陷风波险些被批
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
说起来贺晋年这位开国少将,其实感觉挺“吃亏”的。按他的经历,当过红军军长、八路军的旅级干部,还做过解放军兵团的副司令员,52年的时候就被定为副兵团级了,这资历,怎么着也得是个中将啊。

他那时候在陕北红军里可是个不多见的高级领导,因为有点“背景”,所以很有可能被授予上将军衔。

可实际情况是,在打算给的军衔名单上,他只是个大校。要不是有两位大元帅站出来说不公平,再加上领导也觉得不对劲,贺晋年可能连少将的边都摸不着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关键原因就在于有一个人从中作梗。

贺晋年在南京军事学院不光是因为军衔的事儿,他还曾因为一句普通的解释被人小题大做,惹来了不少闲话。好在,有位上将和一位元帅站出来替他说了公道话,这才让他过了难关。

一、跟以前同级的伙伴们比起来,现在的军衔可真是有点低了。

贺晋年呢,他是在1910年,陕西的安定地方出生的。在他年轻的时候,还在上学那会儿,就碰到了马克思主义,从那以后,他就决定了一辈子要为这个信仰去努力。

19岁那年,贺晋年被派到了陕西和甘肃那边的军阀队伍里,负责搞兵运工作。他这人性格直爽大方,很快就赢得了士兵们的喜爱和支持。虽说原本是个读书人,但大伙儿都亲切地喊他“贺老大”。

时机一到,贺晋年就带着身边的一帮人开始搞革命,他们组织了好几支小队伍四处活动。后来,这些小队伍都并到了红27军里。就这样,贺晋年也算得上是红27军的一个重要开创人了。

在评定军衔时,有没有参与建立红军的主力队伍是个关键考量,贺晋年就在这方面符合条件。而且从那以后,他一直是陕北红军里的重要人物,做过红81师的师长,还当过红27军的军长。

他当上红27军的军长那会儿,和他一个级别的政委,那个叫王平的,是个上将。比他低半级的,管政治部的李志民,也是个上将,还有参谋长李寿轩,他是个中将。

抗战那会儿,贺晋年当过三边军分区的头儿,还做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里警备第三旅的旅长这些重要职位。他在打击土匪方面,那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因为有了那段经历,当他带着队伍刚进入东北时,他又挑起了剿匪的重任,把北满那边有名的四个大匪首,就是谢文东、李华堂、孙荣久和张雨新,都给收拾干净了。

他显露出来的本事,让东总心里踏实多了,于是很快就安排他到野战部队去,先后当过7纵的副头儿、11纵的头儿这些职位。

在塔山那场打得特别艰难的阻击战里,第四纵队和第十一纵队担当起了防守的重任。他们就像是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地粘在了战场上,坚决不退一步,这才确保了攻打锦州能够顺利成功。

后来部队进了关,原来的11纵就变成了48军,归到了第15兵团下面。这时候,贺晋年被任命为15兵团的副司令员,同时还兼着48军的军长。

贺晋年在四野南下任务结束后,就被安排到了江西军区,做了个副司令员的职位,那可是个不小的二级军区呢。可你猜怎么着?没多久,他就又被提拔到更大的舞台了,直接跳到了东北军区,不仅继续当着副司令员,还兼职做了参谋长,这升迁速度可真够快的。

高司令呢,他主要精力都放在党和的工作上了,所以军区里的大部分活儿,其实都是贺晋年和军区的副政委周桓一起挑起来的,周桓还是位上将呢,他还兼任着政治部主任的职务。

抗美援朝战争一打响,东北军区就变成了志愿军的重要支援基地。为了给前线打仗提供支援,东北军区开始忙活着组建各种部队和机构。比如说,他们搞起了防空部队,划分了防空区域,还建起了摩托装甲兵部队。另外,为了保障铁路运输,他们还和中朝两边一起,成立了联合铁道运输指挥部。这样一来,前线的战士们就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了。

贺晋年担任了这些新成立机构和兵种的头儿,一人挑了好多担子,责任重得很。他在背后为志愿军忙前忙后,干了不少实事,所以彭老总对他印象特别好。

1952年,部队里搞了个评级,贺晋年被划分到了副兵团级,这个级别呢,可以是中将,也能是上将。想想贺晋年在陕北红军那会儿的表现,还有他一路走来的大功绩,按常理说,给个上将的头衔那是绰绰有余的。

不过事情总会有些出人意料,评定军衔的小组一开始打算给贺晋年授予大校军衔。贺晋年以前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时,贺龙是他的上司,对贺晋年的品行和能力都非常了解。所以,当贺龙听到这个决定后,感到非常震惊,赶紧去找彭老总商量这事儿。

彭老总呢,他不光是负责给大家评衔的那个人,还得管整个军委的大事。平时忙得团团转,压根没空去琢磨名单上的事儿。一听说这事儿,他也是一愣,觉得不太对劲,就赶紧去找毛主席说说心里话,觉得这事儿得有个公道。

主席满脸惊讶地说:“嘿,你们知道吗?贺晋年可是陕北红军的元老级人物,当初我们长征到陕北那会儿,多亏了陕北的同志出手相助。就贺晋年那资历,还有那立下的功劳,评个中将都绰绰有余,少将也肯定是没问题的,怎么到头来只是个大校军衔呢?”

结果贺晋在那一年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。但他没被选上,这样一来,陕北红军在上将的行列里就没有人代表了。中央考虑到陕北红军所做的贡献,决定在1955年特别提拔阎红彦,让他当了成都军区的副司令员,并且给了他上将的军衔。

说起来阎红彦,在大西南解放后,他就转去地方上干活了。到了1952年,他都没在军队里定个级别。这就让人纳闷了,为啥不给一直在军队里的贺晋年授衔,偏偏要把阎红彦给拉进来呢?这事儿啊,还得说说高(可能是指某位决策者或高层)的想法。

说起来,历史上他们确实有那么点儿交集,但可不是啥“铁哥们儿”。

从贺晋年的成长轨迹来看,他和陕北红军里一个姓高的重要头头,经历上有好多相似的地方。

在土地革命那会儿,老高是西北军委前敌总指挥部的政委头头,贺晋年就在他手下干活。到了抗日战争时期,老高又变成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代政委,贺晋年还是跟着他,在他领导下工作。

在打仗那会儿,高大哥是东北民主联军里的二把手,专门管政治工作,贺晋年就在他手下干活。等到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,高大哥又升了官,成了东北军区的头儿,贺晋年还是跟着他。那时候,中央可看重高大哥了,东北那边的人事调动,很多都是高大哥说了算,贺晋年也是高大哥给推荐的。

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,就像五十四年前那次意外,贺晋年还多次跑去劝慰他,让他别想不开做傻事,他们私下里关系确实挺不错。但话说回来,私下关系好,就意味着政治观点也一致吗?那可不一定。

答案肯定不对头。在那54年里,东北军区党委左查右问了好多次,都没找到贺晋年跟高有啥勾结的证据。官方说的那个“五大关键人物”里头,也没有贺晋年的名字。这就说明,贺晋年跟高之间啊,就是纯粹的战友情,私下里是朋友,工作上各走各的路,分得清清楚楚。

不过呢,一开始有些人想法有点偏激,爱把事情往大了说,这样一来,贺晋年后来碰到的状况就显得挺让人为难的。

1954年的时候,南京军事学院搞了个战役系开始招生,刘帅这位大院长呢,他老人家亲自过目了第一批52个学员名单,贺晋年就是其中之一。在上学那会儿,贺晋年按照规矩,把自己的过往经历啊、跟哪些人有比较深的交往啊,都如实讲了一遍。谁承想,这里面真有人把这些话给默默记下来了。

那时候,学校安排我们去看了一场叫《范蠡和西施》的戏,戏里面有段讲勾践怎么忍辱负重、努力复国的情节。当时,有些同学对这段历史不太清楚,一看贺晋年比较有学问,就都去问他。

贺晋年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讲了出来,最后还提到范蠡觉得勾践这人,能一起吃苦却没法一起享福,所以最后他就带着西施走了。

这些事情其实是一些老辈传下来的故事,但说话的人可能没那个意思,可听的人却当了真。有个学员觉得贺晋年心里不痛快,在拿过去的事情暗指现在的情况。

那时候贺晋年心思细腻,很容易受影响,结果一下子就惹来了好多批评。没办法,他只能写份检讨来应对。要是真让他在大家面前念那份检讨,麻烦事儿估计会接踵而至。就在这紧要关头,战役系的头儿杨得志站了出来。

杨得志讲道:我清楚你的情况,就别再写了!就这么点小事儿,中央都已经给定了性,反复写来写去的有啥意义,不能老是揪着不放。多亏了系主任出面帮忙,暂时把这事儿给摆平了。但要是再往上捅,还是会惹出不少麻烦的。

还好彭老总那时候来军事学院查岗,杨得志跟彭老总讲了讲情况,彭老总一听就火了,直接批评了那些爱嚼舌根的人。彭老总一发话,其他人也就不敢再瞎议论了,这样一来,贺晋年总算是摆脱了难关。

1955年发军衔那会儿,因为高的事情还没彻底平息,为了减少度,就给贺晋年定了少将军衔。但待遇上给了他行政六级,跟上将们差不多。

当初中央的想法是找个中间办法,遇到争议就先放一放,等以后机会合适了再给补上或者升上去,比如王建安、聂鹤亭他们就是这样处理的。可到了贺晋年这儿,后来就没人再管这事了,结果他就一直停留在少将的级别上,还成了唯一一个副兵团级的少将。

1952年的时候,有42位副兵团级的同志被授予了军衔,这里面有19位成了上将,22位成了中将,不过贺晋年比较特别。他的弟弟贺吉祥呢,是在四年后才加入红军的,到了1952年才升为师长,但也已经是个少将了。

贺晋年这事儿,说实话,确实挺让他为难的。但好在贺晋年自己想得通,对此从没嘀咕过啥,之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干活。到了2003年,他93岁那年,安静地离开了人世。看来啊,要想活得长久,心胸开阔才是硬道理!
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